作为中超联赛的冠军和亚军,上海海港和申花两队在亚冠的比赛中,近期都遭遇了客场大败,遗憾地被淘汰出本赛季的亚冠赛事。这一结果无疑引发了众多球迷的批评,人们开始质疑“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效应。
从上海媒体的角度和立场来看,海港和申花能够在瑞士轮新赛制预赛阶段晋级16强,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尽管中超球队的实力和财力都有限,但球迷们对这两支队伍一直抱有期待。在竞技层面,球队们自然要力争上游,但足球不仅仅是简单的竞技。
中超联赛的现状如何?中超俱乐部的情况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找到答案。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球迷应该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对于那些还在争论“亚冠是为国争光”这个伪命题并以此来进行道德绑架的人来说,他们的观点纯属无理取闹。
在法理上,除了国家队的赛事,俱乐部层面的洲际竞技并不能算作是“为国争光”。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无论技术评分是否被其他联赛赶上,这些起起伏伏的主体都是中超联赛的一部分。而中超联赛,就像意甲、德甲、西甲等其他联赛一样,是一个商业单元。
现在的亚冠已经取消了外援限制,使得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俱乐部可以组建全外援的首发阵容。但这样的虚荣心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无缘亚冠精英联赛八强并不罕见。
亚冠赛事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是个消耗巨大的负担。这就像一个鸡肋般的存在,既不给人足够的吸引力,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参加这样的赛事时,中超球队往往都感到冷暖自知。
近年来沙特足球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联赛,他们的球队能够进入亚冠八强。而在经济层面,申花和海港等中超俱乐部通过参加亚冠所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远远无法与他们的支出相提并论。相比之下,欧洲的豪门球队因为参加欧冠所获得的奖金和收入要高得多。
多线作战的风险是巨大的,这涉及到球队阵容的厚度、轮换制度、伤病情况等多个实际问题。此外,东亚赛区的复杂旅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在人才储备层面,中国已经面临了严重的挑战。我们的球员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加上年龄和伤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很难支撑起常态化的密集赛程。
那么对于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来说,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这是一个需要管理层和真球迷深思的问题。其实具有同理心的自家球迷大多会拥护俱乐部的战略决策。作为商业体,球队只要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即可,无需理会那些执着于“在亚冠为国争光”的要求者。
当然,我们也必须正视中超最“赤裸裸”的现实——每赛季前的“资质认证”即“欠薪大览”。这无疑是当下中超最客观直白的现状。很多中超俱乐部只是为了谋求生存而战斗,“联赛保级及杯赛单轮游”已经成为了很多俱乐部的生存策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同理心的球迷应该明白——现在的中超有能力去应对“外战”吗?“内行内战”的优秀难道不是一种优秀吗?所以,亚冠名额的减少对于中超来说其实是一种解脱。更何况现在的亚冠或许已经不再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鸡肋”,而变成了一个看似可有可无的“鸡屁股”。
总的来说上海海港队和申花队虽然在近期遭遇了挫败但是也需看到他们在整个赛季中的付出与努力而面对现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理解的目光来面对球队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如此方能展现出我们作为真球迷的真正风范与态度也期待两队能够在未来的比赛中继续努力展现出他们的实力与风采!
特约作者简介:耳东每先生曾长期报道上海足球和中国国家队有深厚的足球报道背景与经验之后转战市场营销领域擅长从营销角度观察解析足球产业其作品曾为《南方体育》《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所采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与影响力。
原标题:一家之言:海港、申花洲际赛场失利?全新改制的亚冠或许只是“鸡屁股”……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其他媒体等来源:作者:特约作者耳东海(注:文中提到的“耳东海”应为笔名或别名)